14位国宝级艺术家,36年前留下的北京声音,再也听不到了!
(建议WiFi环境下观看)
这段视频影像,记录了北京的声音,北京的味道,北京的艺术,北京那些已经远去却令人难忘的记忆……
艺术家们将原有那些零散单调的吆喝声,经过认真梳理,分别放在老北京某一天从早到晚的规定情境中,按时序排列:如早晨出现卖菜的、卖早点的、卖报的……午间可以出现卖雪花酪的、卖冰棍儿的、卖小金鱼的、磨剪子戗菜刀的……晚上可出现卖臭豆腐的、卖卤煮炸丸子的、卖落花生葵花子的、卖硬面饽饽的……透过这些不同行业的小商贩,由不同时序中的叫卖声所组成的一支“组曲”来展现纷纭驳杂的老北京市井生活风貌。
1962年应中央电视台之邀《老北京叫卖组曲》参加了《笑的晚会》栏目演出,不料,此次演出在那特殊的年代,却遭到点名批评,被扣了帽子。
中央电视台1983年春节晚会,特在北京人艺设了分会场,导演许欢子同志,她当场特邀北京人艺于是之、英若诚、童超、童弟、朱旭、林连昆、李翔、黄宗洛、牛星丽、杨宝琮、孟瑾、田春奎以及本人等一批老艺术家登台演唱,由李滨持棒指挥,向全国播放,播出后引起观众热烈反响与好评。
这次强大阵容堪称“绝唱”的演出音像资料,后来被“人艺博物馆”收藏,永远保留。
老北京叫卖
老北京叫卖又称货声,俗称吆喝,是北京市的特有的传统民俗文化。
旧时京城,社会底层的小商小贩基于北京胡同这一特殊的居住形式,为招揽生意、推销商品和出卖手艺的需要,在胡同、街头、巷尾之间,自发口头创唱的一种带有一定韵律和别样情感的叫卖调,从语言、韵律、内容和反映的传统民俗风情上都具有强烈的京味特征。
高亢的吆喝、婉转的叫卖调,字正腔圆,有韵有辙,悠扬悦耳,一气呵成,字、词、语句间透露出的鲜活,以及幽默、诙谐、好懂耐听的特性,是老北京风土人情的体现。儿化音的大量运用,广受市民欢迎。尤其是老北京胡同中的百姓生活,是叫卖产生的土壤和环境。
老北京叫卖在明代已有记载,至晚清和民国发展至鼎盛时期,老北京五行八作均积累了众多的叫卖调,以及与之相配合的响器。
解放后,随着国营和集体经济成分对个体商贩的吸收和改造,老北京叫卖很快趋于绝迹。
听,那些叫卖声~
北京这个地界儿,四季分明。应季的卖货是老北京的特点。不像现在,腊月天儿也能有西瓜吃,这大寒的东西吃得人是跑肚拉稀,胃寒肚疼的。什么时候产什么东西,什么时候吃,乱了季节,这人就好不了。您说是这么个礼儿不?今儿个我就聊聊这北京城里老时间一年里的叫卖。我说说,您听听,对不对的,到不到的,您就包涵着点,您要是说我说得不对,那好,您来。哈哈哈,开个小玩笑!您可别当真!咱就书归正传,开聊!
孟春一月有四卖
买活鲤鱼,卖金鱼,卖烫面饺,卖元宵。正月初一要祭财神,老北京人要用活鲤鱼和鲜羊肉来做祭品。鲤鱼跳龙门嘛,要发财。买活鲤鱼的贩子担着木盆,嘴里喊着:“活鲤鱼哎”。而卖小金鱼的贩子则是担着一头装水的木制圆盆,高七八寸,径长二尺七八寸,内用木板分为四格,按鱼大小放入其中,后担为一大筐,里面有大小不同的玻璃缸。边走边吆喝:“卖大小金子鱼儿嘞---哎嗨”。卖烫面饺的又叫“蒸而炸”。用素馅儿拿烫过的面来包,上锅蒸好了,再用大饼铛放猪油来煎,喊出来是这样的词:“烫面的饺儿热的呀!”元宵大家都知道,我就不说了,只是有一种卖熟元宵的喊出来的词儿有意思:“筋道嘞滑透嘞,桂花儿味儿的什锦馅儿的元宵嘞!”
仲春二月有三卖
卖太阳糕的,卖小盆的,卖和菜的。二月初一是太阳节,太阳糕使用和好的米粉一层一层的垒放起来,中间用黑糖分层,再加上青丝红丝,顶上插枝用江米面捏成的五彩小公鸡儿蒸熟,吆喝起来是这样的:“供佛的太阳糕,太阳糕嘞,小鸡儿的太阳糕啊!”卖小盆儿的喊:“卖小盆儿咧,买小罐儿咧,喂猫的浅儿咧,舀水的罐儿咧,大小夜壶儿咧!”卖和菜的挑担,一头儿是铁锅,另一头是水桶,锅里装素卤,桶里装和菜,吃时将和菜放在碗中,浇上素卤,再放上咸胡萝卜丝,味道清爽,俗称“旋粉儿”吆喝起来:“和菜嘞,凉啊凉凉的旋粉咧”
季春三月有两卖
买香椿芽的,卖苣荬菜的。买香椿芽的小贩用马莲把香椿芽捆成小捆儿,和新摘的花椒芽一起叫卖。吆喝声是:“鲜花椒嘞,嫩了芽儿的香椿”。
苣荬菜又叫苦菜,有清热解毒之功效,开春时,北京青黄不接,冬储大白菜和土豆吃得差不多了,老百姓就用这苦菜来接短儿,用盐和醋一拌,味道还行。于是就有小贩挖来苦菜进城卖,喊起来是这样的:“吆苣荬菜哎,苣荬菜芽儿嘞,苣荬菜哎!”因为是野菜,便宜呀,老百姓可是都喜欢嘞!
孟夏四月
卖杏儿,卖芍药花,卖黄花鱼的就来了。四月初,京郊果农为了使杏儿能多产一些,就要打果儿,把一些不成熟的青杏儿给摘下来,味儿是极酸,这样的杏儿叫“清水杏儿”,吆喝声是:“水杏儿来,不酸不要钱咧”。到了四月底,杏儿都熟了,有金杏儿,白杏儿,红杏儿,大都味儿甜,吆喝起来:“杏儿嘞,甜得嘞,酸了还要管还的嘞!”还有一种个儿小,肉薄,可杏仁儿却个个甜的杏,叫“吧嗒杏儿”。
喊起来是这个味儿:“烂杏儿,吧嗒,吧嗒嘞”买芍药花的多是丰台黄土岗的花农,把芍药花剪枝挑担,用蓝布芍水盖在花上,以保新鲜,喊声是“杨妃的芍药”。卖黄花鱼得多是天津人,从天津批来黄花鱼,装在大木桶里,加上冰块,到永定门外,好的直接送到大户人家和饭庄,差一点儿的小贩们走街串巷来叫卖:“哎嗨————黄花鱼来买”
仲夏五月
卖粽子,卖菖薄和艾草的,卖桑葚和樱桃的,卖神符,葫芦儿的,买江米藕的,买酸梅汤的。五月端午吃粽子,谁都知道。北京的卖粽子的有挑木桶的,也有推小车的,桶里放粽子,再带上小碟儿,小钢叉子,白糖罐儿,粽子用苇叶包江米和黄米两种,吆喝起来:“江米的,小枣的,凉凉的——大粽子嘞哎”“黄米小枣——筋道儿的粽子”。菖薄和艾草是辟邪招福用的,老北京人在端午节时要把这两种东西挂在屋檐儿下,小贩卖的时候这样喊:“好蒲子嘞,好艾子!”。
桑葚儿和樱桃是用来供佛的,吆喝声是:“黑白桑葚!”“供佛的嘞——桑葚嘞大樱桃!”复杂点儿的“哎樱桃,大个儿的是樱桃,那小个儿的都赛过李子,赛李子咧”。神符和葫芦是去五毒辟邪气的。五毒就是蛇,蝎,壁虎,蜈蚣,蛤蟆。吆喝是:“卖神符嘞,去五毒哇!”“葫芦儿呀,辟五毒的葫芦”。买江米藕的就是把藕两头切去,中间灌上江米蒸熟,卖的时候切成薄片,放在碟子里,撒上白糖,浇上桂花汁,吆喝简单:“江米藕嘞”
要说这酸梅汤了啊,酸梅汤是老北京有名的消夏饮品,五月下旬开始卖,一直到西瓜上市止,主要原料有:乌梅,桂花,蜂蜜,冰糖等,深更半夜就开熬,熬好后放在白地儿青花瓷缸中,把缸再放到装满冰的木桶里冰镇,天儿一亮,开始卖,用铜碗盛汤,这是规矩,吆喝起来像是在唱歌,好听:“哎,酸梅汤啊真甜呐,哎——这玉泉山的水,骆驼给我驮,南来的蜜蜂来搭窝哎——买一碗来尝一尝,不凉不甜不要钱!”酸梅汤,信远斋最有名!您不尝尝去?这可不是广告!
季夏六月
天更热,卖豌豆的,买西瓜的,买蜜桃的,卖菱角的,卖雪花落的,卖梨膏糖的,卖鲜花的,可都出来了。那卖豌豆的用盐水,花椒,茴香,大料把豌豆煮熟晾干,脖子上挂托盘,要不就提个小篮子,喊着:“牛筋儿来豌豆,多给的豌豆赛过榛子咧”“干的香嘞豌豆,哎赛豆干儿的香嘞”。卖西瓜的分两种,一种是挑担的,一种是干鲜果品铺的,吆喝的不一样,挑担的是“煞口儿的甜,沙凌凌得瓤儿,包圆儿的西瓜哎”。
铺子里的吆喝是:“块儿大来,煞口儿的甜,沙凌凌得瓤儿,赛过冰糖!给个子儿,就来一大块儿嘞”。卖桃的吆喝起来是:“一兜儿水的大蜜桃!深州的蜜桃!”卖菱角的有鲜菱角和老菱角两种,鲜菱角是生的卖,老菱角是煮熟了再卖,剪去两边的角,用荷叶一包,吆喝起来是这样的:“鲜菱角哎嗨哎,鲜菱角嘞”。秋梨膏糖是用糖加芝麻熬后凝固而成,每块也就有指甲盖大,几十块几百块用线串起来,挂在札架上,吆喝声是“大梨膏哎,蘸帖儿嘞大梨膏”。卖鲜花的主要是玉兰花和晚香玉,吆喝声是:“卖玉兰花咧,茉莉花呦”“玉兰花嘞,晚香玉哎”
好吃的来了,雪花落,就是最早的冰激凌。推车上有一个大木桶,里面套个小铁桶,加上白糖玫瑰水,周围放碎冰,撒上盐。小铁桶中间有轴,底下和木桶凹槽相连,轴上缠绳,来回一拉,铁桶就转,铁桶里的糖水就会降温,谩慢就在铁桶内壁上挂上凌,再用竹板刮下来,卖的时候用铁笊篱捞出来,放在小碗里,颜色就像是雪花落在地上,故叫雪花落。吆喝声是:“冰搅凌嘞雪花落,有去暑来又解渴。冰镇的凌嘞雪花落,熟水白糖桂花多”
孟秋七月
卖莲花灯。七月十五中元节,家家户户放河灯。河灯似莲花,吆喝也简单:“卖莲花灯”。
仲秋八月
卖枣和栗子,卖螃蟹,卖山里红。枣在北京数郎家园的尜尜枣最有名,还有鹦哥儿落枣,大木头枣,卖枣的突出一个脆字,吆喝起来是:“脆枣嘞,郎家园的尜尜枣儿嘞,买枣儿有鲜尝!”卖栗子的只喊:“良乡的栗子咧!”。八月卖团脐螃蟹,北京主要的是河蟹,吆喝声是:“哎嗨哎,大活螃蟹哎”。山里红就是山楂,卖的时候,论挂不论斤,不论有多少,都吆喝只有两挂:“还有两挂大山里红嘞”。
季秋九月
卖落花生,卖柿子,卖夜壶。花生九月上市,带皮炒熟,干脆奈嚼,小贩背袋,挎篮,串着胡同叫着:“脆瓤儿的落花生哎,抓落花生咧”。卖柿子的挑筐而行,吆喝着:“大柿子咧,喝了蜜,涩了管换!”夜壶是老北京男子必用的卫生用品,那时家里没卫生间,夜长天儿冷尿就多,夜壶可不能没有。近郊农民挑一担子黑陶夜壶进城来卖,一声高喊:“卖大夜壶呦!”特有味儿!
孟冬十月
卖大白菜,卖蒲帘子,卖劈柴和碳。冬储大白菜分白口白菜和青口白菜,白口的是北京近郊产的,青口的是河北玉田产的,老北京人爱得一口是青口的白菜,帮多味甜,小贩推着独轮车,吆喝着:“存大白菜来,青口白菜,白菜回窖来哎!”蒲帘子用蒲棒的叶子编成,挂在门口或窗户上挡风防寒,吆喝简单:“买蒲帘子嘞”卖炭,劈柴的不吆喝,因为是骆驼送,驼铃一响,谁都知道是买什么的!
仲冬十一月
天儿就凉了,买半空儿的,卖皇历的,卖水萝卜的就出来了。半空儿就是不满的花生,吆喝声是:“半空儿多给哎!”。卖皇历的也就是卖月份牌儿的。他们肩扛着褡裢,吆喝起来是:“卖大本儿皇历,买月份牌儿咧”。
水萝卜就是“心里美”,北京新宫的最好,现在没有了。冬季里干燥易上火,这青皮红瓤的水萝卜祛痰去火,人人爱吃。小贩把萝卜皮削出花来,切出长条状,吆喝着:“赛过梨来,辣来管换!”“又酥又脆的心里美来!萝卜!”
季冬十二月
快过年了,卖的东西都是应年儿的东西,祭灶的关东糖,过年贴的年画,卖年画的背着蓝布包袱,里面裹着大小各式各样的年画,吆喝起来:“年画来买画,贴对子嘞。有春联的卖”“街门对儿,屋门对儿,买横批送福字儿!”还有一种东西,现如今是看不到了,就是卖松柏枝和芝麻秸儿的。老北京过除夕要用松柏枝扎起来敬神,把芝麻秸儿撒在院子里,人一上去踩咯吱咯吱响,叫“踩祟”,卖这东西的大都是近郊农民,挣点小钱儿,办点儿年货回去,吆喝很简单:“松柏枝儿,芝麻秸儿呕咧!”
一年的货卖声我说完了。
如今,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,别说这些叫卖声了,就连叫卖的东西,很多都已经没有了~
而这些人艺老艺术家们,很多都已经离去了。如今看到他们的音容笑貌,生动有趣、才华横溢的表演,让人真的想笑,又想哭……
正如北京人艺唐烨导演所感慨的:“叫卖声街上已经听不到,国宝级的艺术家们也一个个正在远去。但一切从未远离,永远在我们的记忆里!”
就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。也同时反省我们自己,在这个浮躁忙乱的时代里,是否还能拥有和珍惜真正的美好,真正来自生活、来自人民的艺术……
今日互动:北京话“ 地根儿”您知道什么意思吗?欢迎您留言,如果您拿不准或想知道更详细解释,请在四九城微信公众号回复“ 地根儿”。
-END-
内容来源:网络
相关阅读:
北京地铁上发生的一幕,网友:这就叫教养!在北京这叫“规矩”!
东西城合并,成立中央政务区即将到来,北京户籍将不得随意迁入东西城?